企業新聞
新冠病毒快篩 拚三個月量產

 

中央研究院昨日宣布,已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(SARS-CoV-2)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,可作為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。 經濟日報資料庫

 

中央研究院昨(8)日宣布,已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(SARS-CoV-2)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,可作為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,若順利授權、量產,新冠肺炎篩檢可從四小時縮短為15分鐘。

 

從商機來看,業界指出,以單檢驗試劑套組售價約200-300元,滿足短線檢測需求約2,000萬劑概估,短線商機約40億到60億元,若以中程防疫需求來看,約需1億劑的準備量,則市場規模從200億元起跳。

 

經濟日報提供
經濟日報提供
 

 上周四(5日)抗疫國家隊再度會師,由行政院主導、中研院、國衛院等法人單位技術支援,經濟部則召集產官學研界開會,討論技術授權事宜,有近20家國內檢測業者與會,包括台塑生醫、尖端醫、普生、高端、寶齡等,期許本月內完成授權、力拚三到四個月內進入量產。

對此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說,試劑尚須通過衛福部食藥署驗證,包括人體試驗、公衛專家討論,以及須界定適用範圍,程序還很長。

上述快篩技術由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團隊開發完成。楊表示,目前檢測新冠肺炎病毒,是以核酸檢驗方式進行,除了要特殊儀器外,平均檢測時間約四個小時,15分鐘的抗體快篩則是全球都想要搶的關鍵。

業界估計,台灣快篩需求量極大,加上潛在的外銷訂單,未來若獲准量產,以當前單一廠商月產能僅幾十萬劑,要多家廠商加入,且產線全開才能支應。

楊安綏團隊在19天內,製造出第一批46株毫克等級產量的單株抗體(IgG),其中有一株抗體有極佳的單一辨識性,只對新冠病毒有反應。快篩的方式,就如檢測流感一樣,簡便、迅速。

至於從開發到量產與商機,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強調,下一步學研單位、廠商及衛福部仍需緊密溝通聯繫,以加快病人檢體的驗證,以便大規模臨床應用。

行政院官員則表示,由於前端研發是由中研院負責,後續的量產,就由有產製能力的各個業者來承接,但試劑的準確度如何、承接廠商的能力,後續衛福部食藥署(TFDA)的驗證等,都還要時間。

官員也指出,不只有上述因素會影響,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,就是TFDA的「緊急使用授權(EUA)」規定,是否能夠搭配適用在相關的疫苗、藥物或試劑上,若可搭配,就能有更為便捷管道以取得認可。

 

 

 

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、鄭鴻達、陳書璿/台北報導

 
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0161/4399305